东莞洪梅律师网-知名律师胡正东竭诚为您服务 http://www.hongmeilsh.com 洪梅律师事务所 免费法律咨询
|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签订竞业限制协议需谨慎:未约定
东莞洪梅律师获悉
面对用人单位的竞业禁止协议或保密协议,
很多工人可能不同意,大笔签字!
签名的内容是什么?我不知道,我没注意!
有这种心态的工作者一定要小心,法律风险可能正在逼近。
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提醒劳动者在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或保密协议时应注意哪些权利和义务,避免引发劳动纠纷。
风险一
如果竞业限制补偿金额未达成一致,
协议有效吗?
案例介绍
2018年,小A加入A公司,双方签订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约定小A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应向公司支付违约金,但并未同意A公司支付违约金。小A因竞业限制获得经济补偿。
2021年,小A从A公司辞职,随后加入了一家与A公司竞争、生产同类产品的新公司。 A公司得知情况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小A支付违约金。小A认为,竞业限制协议仅约定了违约金,并未约定竞业限制赔偿。这样的协议对小A不公平,因此该协议无效。
法官陈述
竞业限制协议并不因未约定经济补偿而无效。
本案中,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小A公司遵守竞业限制义务,但未同意A公司支付经济补偿。这并不意味着小A离开公司后不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竞业限制协议仍然有效。如果小A遵守竞业限制义务,则有权要求A公司按其劳动合同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每月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小A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法院最终判决小A支付A公司违约金3万元。
风险二
用人单位未实际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
我还需要遵守竞业禁止协议吗?
案例介绍
2012年,小B加入B公司,并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约定了遵守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和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违约金。
2020年东莞洪梅律师,小B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 B公司没有向小B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小B也没有向B公司提出解除协议。离职4个月后,小B成立了一家向B公司销售同类产品的公司,并带走了B公司的产品。 B公司个人客户。B公司申请仲裁,要求小B承担竞业限制违约金10万元。
法官陈述
竞业限制协议不会因未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而自动终止或终止。用人单位三个月不支付经济补偿的,劳动者可以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竞业限制协议解除前,员工仍应当遵守竞业限制协议。
本案中,虽然B公司未按照约定向小B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但小B并未向B公司提出解除协议。因此,在竞业限制协议终止前,小B仍应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法院最终判决小B应向B公司支付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违约金。
风险三
如果约定竞业禁止期限超过两年的,
协议还有效吗?
案例介绍
2010年,小C加入C公司,2016年双方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和保密协议,约定小C在劳动合同终止后三年内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如果小C违反约定,则需支付50万元违约金。金子。
2022年洪梅镇律师,小C因个人原因辞职,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与C公司竞争从事类似业务。 C公司发现这一情况后,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小C支付违约金50万元。
法官陈述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超过期限无效,但劳动者在两年内仍应当遵守竞业限制义务。年。
本案中,小C与C公司约定的三年竞业限制期限超过法定最长期限,部分无效。小C辞职后,双方均未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其竞业限制义务并未被免除。由于小C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法院最终判决小C向C公司支付违约金。
风险四
如果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并支付违约金的,
我还必须遵守竞业禁止义务吗?
案例介绍
2013年,小D就职于D公司,担任研发中心主任。双方签订了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约定了小D的竞业限制义务、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违约金以及D公司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标准。
2019年,小D辞职,D公司按约定支付经济补偿。随后,D公司发现小D自2014年起就开始自己创业,生产经营同类产品,为争取公司客户,遂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小D支付违约金并继续履行不履行义务。竞争义务。
法官陈述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协议,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的,用人单位仍有权要求劳动者继续按照协议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本案中,小D在D公司工作期间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应向D公司支付违约金。双方约定的两年竞业禁止期限尚未届满。 D公司要求小D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符合双方的约定。因此,法院最终判决小D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
?
法官的提示
指出
工人应清楚了解自己与竞业限制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竞业限制协议时,应当明确了解竞业限制协议的具体条款,了解约定条款的含义、具体内容、权利和义务,并良好遵守竞业限制协议。信仰;员工在离开公司前后,应做好就业计划的跟进工作,避免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用人单位未能及时支付经济补偿的,要注意保留证据,及时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应当选择适当的竞业限制措施。形式上,建议采用与“竞业限制协议”相关的单独文本或在劳动合同中专门章节约定;在内容上,明确员工保密事项范围、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区和期限、经济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违约金标准等事项;程序上,完善辞职程序,将双方竞业限制协议的内容纳入辞职交接文件或审批材料模板中,避免因疏忽而遗漏员工是否具有竞业限制义务。限制通知和提醒。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劳动者追究违约责任或者向侵犯其商业秘密的单位追究侵权责任。
洪梅 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