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洪梅律师网-知名律师胡正东竭诚为您服务 http://www.hongmeilsh.com 洪梅律师事务所 免费法律咨询
|
以案说法
以案说法
矿山曾伤痕累累,如今重焕生机,基层工作者共话治理之道
东莞洪梅律师获悉
矿山,作为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贵礼物,却曾遭受严重破坏——在那些被遗弃的矿场中,乱石遍布、土壤裸露、地表出现塌陷等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还引发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近年来在废弃矿山生态治理领域积极作为,采取多种措施致力于修补这些地球上的创伤。往日景象残破不堪,而今处处生机盎然。
矿山变革映射了理念的转变。本期节目特别邀请了五位负责矿山治理的基层工作人员,他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让废弃的矿山重新焕发活力。
在河北省的隆尧县,游客们正悠然地游览尧山,曾经废弃的矿区如今已转变为当地居民休闲锻炼的理想场所。新华社摄影报道。
辽宁北票市,昔日的采石场,经过修复治理与绿化建设,已华丽转变为山体公园。新华社报道。
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境内,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准能集团矿山生态旅游区内,成群的鹅正悠然地在池塘中畅游。新华社摄影报道。
位于甘肃省徽县的国家级绿色矿山——金徽股份旗下的郭家沟铅锌矿厂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景平台参观游览。这一景象由新华社记录并传播。
矿山要治,乡亲要富
讲述人:湖北远安县茅坪场镇白云村党支部书记 王运红
2018年12月的那一天,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村里最后一家煤矿关闭之际,老矿工董纯智蹲在煤渣堆积之处,他愤怒地将安全帽重重地摔向地面,大声喊道:“姓王的,是你让咱们全村的生计都陷入了困境。”
昔日白云村,四周空气弥漫着苦涩的味道。17座煤矿如同猛兽般侵蚀着青山,使其遍体鳞伤,其中历史悠久的黑湾煤矿更是严重,其煤矸石堆积如山,高达六层楼之多……
关矿事件带来的影响出乎意料地强烈。四百多位矿工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有的愤怒地拍打着桌子要求赔偿,有的紧握着磨得发亮的铁镐泪流满面,而更多的人则在焦虑地询问:“今后我们的生活来源在哪里?”
那段时间,我常常工作至深夜,办公室里的笔记本上记录的几行字始终在提醒我:“必须治理矿山,让乡亲们富裕起来,这两者必须并行不悖。”
可真正着手修复时,才发现这比开采煤矿复杂百倍。
首先,必须对这片土地进行彻底整治。面对320亩堆积如山的煤矸石,县规划局的技术团队带着帐篷在矿区连续驻扎了一个月,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他们最终成立了煤矸石筛选厂,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成功清运了23万吨废料。这些每吨售价10元的“废石”,意外地成为了推动转型的关键,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为后续的修复工作积累了启动资金。
最艰巨的任务在于让荒芜的土地焕发生机。我们特地运来改良土壤,将40厘米厚的黄土均匀铺洒在地,使得295亩原本贫瘠的“黑土”重新孕育出了油菜与玉米。面对那些险峻的矿坡,车辆无法驶入,我们却顽强地在40度高温下背负树苗攀登,最终在山上栽种了数万棵苗木。
在那990米的挡矸墙锁住煤矸石的污染、1500米的排水沟发挥净化作用、13万平方米的湿地编织成生态保护网、温家河恢复往日叮咚歌声的时刻,我洗净了面庞,心中默念:为了使这些“窑匠”们真正寻得新的生路,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产业升级的阵痛比预期的更为漫长。我们曾尝试过香菇的栽培,然而市场状况却不容乐观;引入中药材的种植项目,却因土壤环境不适宜而无奈放弃……在村委会的会议记录册中,清晰地记录着二十余项未能成功的产业规划。
在四川进行实地调研时,我们注意到当地猕猴桃的种植业异常兴盛。董纯智站在田埂上,随手抓起一把泥土,在掌中轻轻揉捏:“王书记,这土壤紧实的感觉,跟咱们煤矿复垦区的改良土壤颇为相似。”随后,镇上特地邀请了专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村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猕猴桃的生长,而且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不菲。基于这一分析,村两委立刻做出了在全村范围内推广猕猴桃种植的决定。
站在修复一新的青山之巅,放眼望去,1100多亩的猕猴桃园犹如一幅翠绿的锦缎铺展眼前,其产量更是高达5万公斤。为了提升产品的市场价值,我们自主打造了品牌“堰云岭”洪梅镇律师,并顺利通过了绿色食品的认证。此外,镇上还积极支持我们举办猕猴桃采摘节,每年9月,这里都会迎来众多游客,销售额也随之逐年攀升。
去年秋季,县财政划拨资金助力我们以矿山废弃的空置建筑为基础,成功打造了一座50吨的气调冷藏库,使得猕猴桃得以避开传统上市高峰期。此外,村民们还在修复后的矿区饲养了中华小蜜蜂,产出超过2000公斤的蜂蜜,这蜂蜜携带着山野的花香,飘出了群山……
在矿山复绿的道路上,村民们逐渐认识到,白云村真正的宝贵财富,正是那股让荒野草木得以复苏、让溪水重焕清甜的勇气与智慧。
合力修复,“石头开花”
介绍人:江西省寻乌县自然资源局矿业权监管及生态恢复部门副主管 彭军林
寻乌县,我的家乡,位于东江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一个富含稀土资源的地区。在过去,由于矿区稀土的开采历史长久,加之历史开采技术的局限,导致矿山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那是我初次踏入那片被遗弃的稀土矿区,裸露的白色岩石壁仿佛一道道伤痕,勾勒出一片“沟壑交错、白茫茫一片”的奇特地貌。当地村民向我诉说:“昔日这里采矿,连井水都不敢饮用,种植作物更是无从谈起。”这番话语让我深感震撼。
2012年,县决心着手解决“生态伤疤”问题。然而,在废弃矿石上实现草木生长并非易事,缺乏可借鉴的成功案例,我们只能边探索边实践。起初,各部门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但似乎陷入了“多头管理”的困境,效果并不理想。新植的树木幼苗频繁遭受水土流失的破坏,即便补种,也因上游污水的氨氮含量超标而枯萎,陷入了治理无效的恶性循环。
之后,我们将“九龙治水”的理念转变为“合力修复”,实施了统一治理策略,成功探索出山上与山下、地面与地下、流域上下游共同治理的“三同治”模式。在流域治理方面,上游通过稳固沙土、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从源头上降低了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而下游则进行淤泥清理、生态护岸建设,并完善了水处理终端设施,确保了全流域的稳定和有效治理。
经过数年努力,那片废弃的矿山如今已换上了新装——土壤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水体状况大为改观,植被覆盖面积从原先的10.2%飞跃至95%,总面积达14平方公里的废弃矿山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工作已圆满结束。
格外令人欣喜的是,那些曾裸露着岩石的废弃矿山,现已转变为生机勃勃的生态公园。每逢周末,众多家庭携子在此漫步游览,亲身目睹了“石头绽放生机”的奇迹。村民们也纷纷返乡,种植了油茶、猕猴桃、百香果等经济作物,并建起了光伏电站……寻乌的碧水青山正逐渐成为民众的幸福依托。
对症下药,精准“疗伤”
讲述人:河北邯郸市丛台区紫山核心景区服务中心副主任 卫雅斌
16%至96%,这一范围的数据记录了紫山在过去十年里森林覆盖率的显著提升。
2014年8月底,我踏入紫山核心景区建设办公室的岗位。据我所查,紫山属于太行山脉的余脉,其山势高耸,岭麓起伏,享有“邯郸第一山”的美誉。谁不想在山水间悠闲度日呢?然而,当我真正踏上工作岗位,目睹紫山当时的景象,我的兴奋之情瞬间降至冰点。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紫山周边陆续设立了41座煤矿,煤炭产量在高峰期每年可达160万吨。此外,由于过度砍伐树木、开采石材等活动,还引发了地下水位降低、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继发性问题……
我心中不禁涌起愧疚之情:矿山如同慈母般,慷慨地赠予我们财富,我们理应承担起使命,将矿山变为绿意盎然的青山,再将青山转化为充满价值的金山。
生态修复的首要任务,在于详尽了解矿山的状况。这包括识别塌陷区域、矸石堆放点、矿石分布、黄土覆盖区,还需确定适宜种植的树种、水源的获取途径等。于是,我和同事们换上了胶鞋,戴上了草帽,在天色未明之际便踏上了征程……我们就这样,脚踏实地地测量每一寸矿山土地,搜集并整理出矿山修复与绿化所需的第一手资料。
在详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之后,我们与科研机构携手制定计划,将生态恢复与文化旅游相融合,遵循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等多层次绿化布局的原则,同时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在紫山区域实现了6500亩的绿化工程,种植了80万棵树木,使得林草覆盖率从2014年的16%大幅提升至目前的96%。经过土地的综合整治,曾经满目疮痍、荒芜不堪的塌陷地如今变成了山色葱郁、水波荡漾、林木茂盛、湖泊秀美的特色风景区。现在,紫山每年接待的游客总数超过了六十万人次,周边原本仅靠耕作为生的村民,也有了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新选择,他们的钱包也因此越来越鼓。
在紫云湖的岸边,杨柳轻拂,湖光与山色交相辉映,美得让人陶醉。目睹此景,我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感慨,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此刻都显得无比值得。
治好“疤痕”,扮靓全城
介绍人:广西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四级主任科员 农菊蓉女士
南宁市隆安县城内的点灯山,过去是隆安县致富的象征,被誉为“金山”,然而,它却成为了民众心中难以抚平的痛楚:采矿活动使得山体变得岌岌可危东莞洪梅律师,裸露的灰白色岩壁如同狰狞的伤痕,百米深的采石坑中积满了浑浊的雨水,而“小心落石”的警示牌下,不时可见过往塌方所堆积的碎石。
该石灰岩矿区长期遭受粗放式开采,导致其遗留的废弃地面积高达近10万平方米。更为严重的是,位于震东安置区附近的三个住宅小区,居住着两万余名异地搬迁的居民。因此,消除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民生要务。
攻克这一艰巨任务,我们需应对三大挑战: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以及矿山修复后的持续利用难题。经过深入研讨,我们制定了“分阶段实施”的策略:首要任务是力争成为国家试点项目,接着研发创新治理技术,最终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实现功能的重生。
2019年3月,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引导与南宁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我们携手生态环境部门构建了联合监督体系,期间共进行了8次实地办公,成功协调处理了包括施工许可、爆破审批在内的12个核心难题。
开工之后方才深刻认识到修复工程的繁复程度。在清除危岩的阶段,我们采取了静态破碎的新技术——这相当于为岩石注入了“麻醉剂”,借助膨胀剂的注入,使危石自行裂开,成功避免了传统爆破方法对山体可能造成的二次损害。然而,面对高达70米的悬崖,作业依旧充满了风险,工人们身系双保险绳,借助吊篮将每一块碎石逐一人工搬运下山,仅此一项危岩清理工作就耗费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
2020年雨季的突发状况令人难以忘怀。连续的暴雨在北坡造成了三处新的裂缝。我们紧急出动无人机进行扫描和建模,结果发现三号区域存在200立方米的危岩体,垮塌风险极高。专家组立刻做出了调整方案的决策。在那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施工团队在工棚中吃住,直到险情彻底消除,大家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植被恢复方面,我们采用了“客土喷播与藤本植物相结合”的立体修复技术:首先,对裸露的岩壁施加主动防护网;接着,进行营养土的喷播,其中混入了草籽;在坡脚处,种植根系茂盛的三角梅等灌木;而在山腰,则栽种小叶榕,以此构建一道自然的屏障。
2021年的深秋时节,我们的验收团队沿着那1320米的环山步道前行,四周的山峦被满目的红叶装点得格外美丽,崭新的健身设施映入眼帘。我们兴奋地开始计算着民生工程的成果:在公园半径3公里范围内,新建了幼儿园和卫生室,而最令人欣慰的是,困扰群众三十余年的安全隐患终于得到了彻底的消除。
此项目荣获广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领域的典范荣誉,令我们倍感骄傲;它不仅推动了全县范围内7项环境整治工程的开展,而且成功达成了“绿化一座山,美化一座城”的宏伟目标。
环境好了,就业多了
讲述人:内蒙古量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矿区种植园经理 肖存海
大饭铺煤矿坐落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的三宝窑村。在我的记忆中,村子四周、矿山周围往昔皆是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宛如“鸡爪子”般的山丘。每当春风拂面,风起时,满目皆是飞扬的黄土。然而,时至今日,那些“鸡爪子”山已不复存在,裸露的沟壑之地,如今已换成了成片的苹果树与葡萄架。
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近年来中央到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同样也离不开我们在复垦区所推进的现代农业项目。我们全力以赴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在大饭铺煤矿复垦区已成功建成880亩的果园、超过500亩的葡萄园,并设立了年产200吨的精品酒庄,构建了一个涵盖种植、养殖、果酒生产、休闲度假以及观光旅游的综合性生态农业产业链。
近期,在矿区复垦区的苹果园里,工人们正忙着对果树进行修剪和栽种新苗,同时,新建的葡萄园正在安装供水设施……我们园中的苹果园运用了国际领先的矮砧密集种植技术,并配备了抗风、抗冰雹的支架以及智能化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和精细化管理,每亩的产量比传统种植方式提高了2至3倍。而且,我们的苹果产品还荣获了国家绿色食品的认证。
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居民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也日益丰富。自从我们在复垦区推广生态农业项目,每年都有超过300位村民参与到种植和养护等工作中。到了2024年,我们还在矿区成功引入了6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致力于探索光伏发电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低碳发展模式,实现了林业与光伏、农业与光伏的互补,进一步推动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提升和升级。
未来,我们将不断强化绿色矿山的构建,努力开创生态环境整治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新路径,进而推动更多农民实现收入增长。
项目成员包括光明日报的记者陈海波、王忠耀、张胜、王建宏、张锐、胡晓军、李玉兰、王洋、耿建扩、陈元秋、高平和周仕兴,以及通讯员朱新宇、王宏伟、周金立、王水泉和黄尚宁。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6日 07版)
洪梅 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